西藏藏医药大学
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西藏藏医药大学锚定一流目标推动教学提质增效——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1:39      点击: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辉煌历史节点上,西藏藏医药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教育方针,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大局。学校教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紧紧围绕“建成一流藏医药大学”的宏伟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师资队伍支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维协同、持续发力,在坚守藏医药文化根脉的同时,积极顺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在教研项目培育与管理、一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与更新、教学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学校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质量卓越、运行高效”的发展体系,探索出一条推进藏医药大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一流藏医药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以教研项目为引擎,推动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

学校以“打造一流藏医药教育体系” 为核心目标,紧扣国家教育政策与藏医药人才需求,聚焦 “藏医药本科教育体系建设”“医教协同育人”“混合式教学改革” 三大领域,将教研项目作为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引擎,构建 “申报-研究-应用-推广” 闭环机制,推动高等级项目申报与一流理念落地,为藏医药教育发展注入动力。

2023 年共立项 23 项教研项目,含自治区级 6 项、校级重点 4 项、校级一般 13 项。以高水平教研项目引领全程,驱动一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自治区一流课程“《天然药物化学》的改革与实践”和“药理学虚拟实验教师团队建设机制探讨”等自治区级项目,正是我校将课程创新与团队发展紧密结合的典范,有效推动了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师能力的同步升级。校级项目《藏医外伤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开发虚拟仿真实验与标准化实训体系,成功破解了传统外治技艺“讲授难、观摩难、实践难”的核心教学瓶颈,补全藏医药教学内容体系细节。2024 年校级立项 18 项(重点 5 项、一般 13 项),更重成果落地。其中,打造一流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我校2024年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在此引领下,“藏医药文化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深入挖掘传统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与哲学思想,将仁心仁术、天人合一的理念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梵藏书法教学模式研究”则创新藏地特色美育课程,通过笔墨艺术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校级项目着力通过可视化教具开发,夯实一流教学资源基础,为课程思政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了一套具有藏医药院校特色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以教改项目为引擎,扎实推进教学人才一体化发展。学校将教改研究中涌现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系统转化为备赛资源,通过定期举办校级教学竞赛锤炼师资,并积极组织教师基于项目成果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教学创新大赛,荣获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称号1项、国家级三等奖1项、自治区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以高水平赛事反哺教学改革,形成“研-赛-教”协同互促的良性循环。同时,依托教改项目组建“名师成长工作坊”,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传帮带”机制,持续助力中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成长。

二、以一流课程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学校以“传承藏医药经典,接轨现代教育理念”为主线,近两年持续推进课程体系优化,在数量、质量、影响力及数字化赋能教学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两年来,学校课程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藏医人体学》、《藏医外治学》、《藏医诊断学》等7门核心课程相继入选国家级及自治区级一流课程,覆盖基础医学、临床技能与课程思政等多个关键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门门有特色、课课有影响力”的高质量课程群。它们的成功获批,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从点到面的显著跨越,更在教学质量、资源建设与育人实效方面树立了新标杆,标志着学校在课程内涵发展上迈上了新台阶。

在持续推进课程内涵建设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以数字化手段全面赋能教学创新与跨区域资源共享。近2年来,累计完成12门线上课程的录制与优化更新,涵盖专业核心与特色课程;精心打造4门精品示范课程,并系统摄制5门由资深专家主讲的专题课程,深度融合权威理论与临床真实案例。尤为突出的是,建成了《四部医典》前两部共108学时的系统化线上资源库,完成16门专业课程的数字化资源整合与平台集成,初步构建起一个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体系,推动整体教学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

三、以教材建设为基本,筑牢育人育才根基

学校近年来系统构建了涵盖本硕层次、多学科方向的藏医药特色教材体系,并在高水平教材研发与数字化融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学校出版22套藏医护理专业教材,首次建成系统化藏医护理教材体系;同年,为了紧密贴近藏医药产业需求,学校推出13套藏汉双语市场营销教材。2024年,启动“21世纪藏药本科规划教材(10套)”修订工作;另编写出版5门藏医选修课教材,拓宽专业视野。2025年4月,学校首发藏医药高等教育首套研究生系列教材(共14部),覆盖基础理论、经典研究、临床、藏药和天文历算五大领域。该系列由60余位专家历时16年编成,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构建“五位一体”体系,实现标准化知识体系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和经典现代转化三大突破。学校还将实施三年周期修订机制,并配套建设慕课与虚拟仿真项目,加快教材数字化与现代化转型。

在大力推进教材体系建设的同时,学校紧抓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契机,狠抓教案质量建设,全面修订课程教案,推动教案质量全方位、系统性提质升级。2024年,学校出台《教案编写规范》,贯彻“成果导向(OBE)”理念,突出目标支撑、内容特色与方法评价三大模块。《藏医诊断学》明确对标毕业要求;《藏医外治学》融入地域疾病案例和思政元素;《藏药炮制学》设计项目化实验并规范过程与终结性评价占比。全年完成藏医、藏药学全部核心课程在内的十余门主干课程教案修订,实践环节占比超40%,与专业高实践学分要求契合,且全部以《四部医典》等经典为理论核心,突出藏医特色。学校还建立“校-系-室”三级监控和“评议+反馈+反思”机制,持续推动教案优化过程。

立足西藏自治区成立60 周年新起点,西藏藏医药大学以教学为核心抓手,锚定一流藏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国家战略与区域需求构建高质量教学路径:以服务 “健康中国”“一带一路” 为导向,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全程,紧扣高原医学与藏医药发展机遇,坚持 “一流目标、特色发展”,确保教学与国家需求、区域民生同频共振;通过藏医药特色教学对接基层医疗需求,既以教学传承藏医药文化、推动经典创新转化,更以教学成果赋能西藏长治久安与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将教学优势转化为藏医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 “三大高地” 建设核心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藏篇章提供教学层面一流支撑。

西藏藏医药大学教学标杆案例:中米玛教授团队与啊中措老师的突破性实践

中米玛教授团队:《藏医人体学》获评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实现学校国家级一流课程“零突破”

中米玛教授作为学校基础教研室人体学科组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长期深耕《藏医人体学》课程建设。团队以《藏医人体学》课程为核心载体,构建“经典传承+现代赋能” 的教学体系,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中成功斩获 “线下一流课程” 称号,首次实现西藏藏医药大学国家级一流课程 “零的突破” ,为藏医药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树立标杆。

团队根植藏医药经典沃土,深挖《藏医人体学》与《四部医典》等传统著作的理论精髓,在重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坚持以经典理论为纲,将藏医传统人体观系统融入教学主轴,使学生不仅深刻理解藏医独特的身心整体观学说,更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融通传统与现代医学认知框架。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课程的理论根基与文化厚度,更彰显了藏医药教育“守正固本、经典育人”的鲜明特色。

这份荣誉,源于团队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深耕。团队长期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研究,系统重构课程体系,始终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育作为核心。通过大胆融合智慧教学手段,全面创新教学形式,实现了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的显著跨越。

啊中措老师:创新《藏医外治学》教学新模式,彰显教师教学一流水平

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西藏藏医药大学基础教研室主任啊中措老师凭借《藏医外治学》课程荣获新医科副高组三等奖。该赛事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教学创新水平的最高展示平台之一,代表了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顶尖水准。

能够获此殊荣,源于啊中措老师多年来对教学的系统性创新与扎实实践。她打破传统教学边界,构建了“理论共通、技术互鉴”的藏西医融合课程体系,并创新实施“案例驱动+模拟训练+跟师实操”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病例分析、模拟操作训练与临床跟师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藏医外治“身心同治、内外相应”的精髓,又能掌握现代康复与预防医学的应用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技艺“传不下去、用不起来”的教学难题。

这一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啊中措老师个人教学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西藏藏医药大学扎根高原办教育、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它彰显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流水平,也为传统藏医药教学融入国家新医科建设提供了成功范式,为培养兼具传承精神和现代视野的复合型藏医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藏医药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成果。


来源:教务处         

编辑:李晔          

审核:张雪、米珍、董文杰